您现在的位置:

彩虹尽头 >> 正文 >

万安县柑桔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 农业 - 科学技术 -

时间:2016-07-28 14:27:40来源:网络收集Tags:     ()

刘立平

(江西省万安县种子管理站 343800)

柑桔疮痂病是柑桔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苗木的调运引种和生产上的疏忽,柑桔疮痂病在万安县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全县柑桔种植面积3000hm2,发病面积2120 hm2,占柑桔种植面积的73%,对全县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1 柑桔疮痂病在万安的发病症状和分布规律

柑桔疮痂病在万安16个乡镇场果园均有发病,尤其在夏造、潞田、窑头、枧头、弹前等乡镇老果园发病严重,柑桔疮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叶片上初期为油渍状的黄色小点,接着病斑逐渐增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期病斑木栓化,多数向叶背面突出,叶面则凹陷,形似漏斗。严重时叶片畸形或脱落。嫩枝被害后枝梢变短,严重时呈弯曲状,但病斑突起不明显。花器受害后,花瓣很快脱落。果上发病症状在谢花后不久即可出现,开始为褐色小点,以后逐渐变为黄褐色木栓化突起。幼果严重时多脱落,不脱落的也果形小,皮厚,味酸甚至畸形。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表面能长出粉红色的分生孢子盘。危害严重时引起落叶、枯枝和落果;苗木和幼树受害严重时导致树体死亡。

柑桔疮痂病菌以菌丝体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当气温回升到15℃以上,并为阴雨高湿的天气时,老病斑上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水滴和风力传播到幼嫩组织上,萌发后侵入。潜育期10天左右。新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

据观察,高温多湿条件可促进该病暴发,春季气温升到15℃以上和多雨高湿时,老病斑产生分生孢子,以风雨或昆虫传到春梢嫩叶、花及幼果上,侵入表皮后,以3~10天潜育期出现新病斑,完成初侵染。以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辗转危害夏、秋梢嫩叶、嫩梢及果实,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发病的最适宜温度为20~21℃,气温超过24℃即停止发病。若在新梢抽生及展叶时,碰上连绵阴雨,或清晨大雾重露,此病易流行。所以温、湿度对疮痂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决定性作用。

2 柑桔疮痂病防治措施

2.1 合理修剪、整枝,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

控制肥水,促使新梢抽发整齐。结合修剪和清园,彻底剪除树上残枝,残叶;并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

2.2 严格实行检疫制度

选用无毒的繁殖材料,严禁带病砧木、接穗和果实进入无病区;避免将病区苗木、果实、工具带进无病区及新辟果园,一旦发现带病植株、苗木、接穗或果实,应立即彻底销毁。

2.3 建立无病苗圃

建立无病采穗圃,培育无病砧木,繁育无病苗木。新植园引种无病苗是最有效的预防该病的措施。

2.4 药剂防治

在新叶和幼果发生初期,可喷施20%噻菌铜胶悬剂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 25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l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等药剂。以防治幼果疮痂病为重点,于花谢2/3时喷药,发病条件特别有利时可在半个月后再喷1次。春芽期(芽长2mm)最好根据预报来决定是否用药。有效的药剂品种有波尔多液(硫酸铜0.5~1kg,石灰0.5~1kg,水100kg)、5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多霉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8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80%山德生(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二元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0%龙克菌(杀菌铜)胶悬剂500倍液、12%绿菌灵乳油500倍液。

(收稿:2015-06-10)

© http://zs.aidxb.com  进化法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