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彩虹尽头 >> 正文 >

运城:关公故里“慈善迷”——张四有的艰苦人生(一) --山西黄河新闻网

 

张四有和爱妻张黑女捕鱼时的场面(资料照片)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四有,1959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今年55岁,

现任运城市盐湖区西元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癫痫专科医院e="宋体">    他认字不多,甚至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自幼深受关公文化的熏陶,关公精神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一言一行。他很勤劳也很有头脑,腰包鼓起来以后,有人拿钱去买官,有人拿钱去包"二奶”,有人在赌桌上一掷千金,可是,张四有却"德、孝”立身,乐善好施,花了将近二百万元,关爱老人,为民办事,成了关公家乡的"慈善迷”。

    被群众连续6届18年选为村干部的张四有,他德孝先行,一心一意为百姓考虑和付出。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张四有奖杯、荣誉、光环笼罩,又有几人知道他蹉跎的人生。今天让我们带您走进他的生活。

   命运多舛的童年

   张四有祖籍上海人,自小被抱养到山西省运城市西元村。1967年8岁时,养父不幸去世,养母撇下他改嫁,残缺的家庭只剩近70岁的奶奶与其相依为命,家境极其困苦,每天度日如年。四有与奶奶蜗居在仅有一间半的房子,一个半截的水缸、一个菜板、一把没有刀把的菜刀这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原发性癫痫治疗/p>

     1967年养父去世后,家庭的主要劳力丧失,年近70岁的奶奶和8岁的他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奶奶为了养活他省吃俭用,甚至经常自己饿着肚子。8岁的小四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应该读书的他也投身生产队里拔草挣工分。尽管如此,家里还是缺衣少食。奶奶为了养活他,就从房屋上拆下木料,扛到集市上卖,卖上几毛钱然后买粮食回家吃。

    四邻的救济让他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家里经常缺衣少粮,邻居家借吃的是经常的事。有一次,四有晚上实在饿的不行,奶奶就带他又到邻居家借吃的。当时的生活环境困苦,每家几乎都没有什么存粮,大娘家有个智障的女儿,和他年龄相仿,也是常饿着肚子。但是每次大娘拿出窝窝头给他时,都安慰着奶奶说,有粮食就让四有吃,让那傻妮子吃就是浪费。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心疼自家的孩子呢?

    像这样的场景已经是不计其数了,奶奶年事已高,针线活做不了,四有每天穿的衣服和鞋子,其实跟叫花子差不多。只有一半的鞋底,和补满补丁的衣服已经深深烙在了他的幼年记忆里。

     西元村的村民看到他们祖孙两人实在可怜,只要能帮的就都搭一把手。经常穿着别人家送来的旧衣服,吃着相邻的施舍。年少的他早已在自己心里默默的记下,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感恩西元村的邻里。

 瘦弱的双肩 强撑一片天

     年仅11岁的四有就开始给生产队拔草、锄草,十四五岁时奶奶年迈无法再耕作,他瘦小的双肩就挑起养家的重担,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年幼的四有每天天不亮就跟着大人们给生产队拉平车,整个西元村几乎每家的茅厕都是四有去拉。小四有非常勤劳,白天去生产队拉茅厕,晚上去火车站货场路扫碳。饿极了就在地里捡食红萝卜、生吃红薯,努力在地里耕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多赚钱养奶奶。奶奶心疼他说:"你太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吃不饱还干那么重的活,怕影响长身体。”他却总说"没事。”祖孙俩人就是这样互相心疼,相互依偎着艰难的生活着。

     记忆中的那碗饺子

      每年过年时,由于家里穷买不起新衣服,奶奶就把四有身上穿的衣裤脱下来拆洗,重癫痫病医院排名新用染料染制,旧衣服就变成了过年的新衣服。穿着翻新衣裤的小四有,高兴极了。

      大年初一,所有的白面只够包30个饺子。饺子热腾腾地出锅了,祖孙二人相对而坐,奶奶说:"有(张四有的小名)你长身体,你吃20个,奶奶吃10个。”等了好几个小时的他早已迫不及待,端起饺子就吃,仅仅几分钟,自己碗里的20个饺子就被他吃完了。他吃完时,奶奶的10个饺子还几乎没动,奶奶看着他眼馋的模样,又从自己碗里给他拨了3个饺子。当时年幼的他还不懂事,只知道那碗饺子非常好吃,每次回想起这段往事时,四有的眼泪已经溢满了眼眶,总是在不停的忏悔。

      那时候的苦日子,小小的四有默默承受着,偶尔忍不住就对着养父的牌位哭诉,抱怨养父早早离去,留下他和奶奶过得如此艰难。

请关注下集报道:运城:关公故里的"慈善迷”——张四有的艰苦人生(二)

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记者采写

© http://zs.aidxb.com  进化法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