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5-23 04:26:57
时间:2017-06-28 00:10:08来源:网络收集Tags: ()
看图写话,故名思义,就是先看图,再写话。但是教会学生如何看图,看什么,怎样去联想和想象,并能把所看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值得去思考了。教师要想研究和提高学生看图写话能力,首先得弄清学生在看图写话时面临的困难和障碍,然后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设法帮助他们克服写作障碍,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水平。学生在看图写话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不会观察。学生看图往往只看热闹,找不到门道,不能发现图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如此一来,写话便言之无物,缺乏生活常识。显然,学生需要对观察事物有思路上的引导。
2.思路不清。思路不清晰是指能看出图的意思来但却不能整理出清晰的思路,往往根据图意交代几句话就草草了事。
3.想像力不够丰富。想象太过随意,不能合理想象,过于跳跃的思维导致偏离了图画所要表达的本意。
4.词汇句式积累少。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图是看懂了,想法也很多,但由于对词汇和句式缺乏积累,导致有话说不清,有理道不明。
5.语句不连贯。有时写了不少,但语句不够连贯,词不达意,说服力差。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几类问题,我认为需要做好三项工作。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科学合理的观察方法。其次让学生体会到想象的乐趣,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语感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最后在以上基础上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以下是我总结的具体实施方法:
1.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看图作文,观察是前提,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顺序一定要清晰,可以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或者由大到小来依次观察,从具体到完整。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其次让学生注意图中的主体和事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体进行观察,观察后教师跟着询问,如一张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图,我就问图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的思维连贯起来。如果是组图的话,就要根据画面的信息继续引导下去,让学生把组图的信息串联起来。
2.紧扣主题,积极思考,合理想象。想象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根据老师的提问想问题;二是发挥个人想象能力进行思考。孩子可以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观察想象,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图画内容。比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应该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的表情说明了什么?他们接下来会怎样做?等等。这样就曰以正确引导孩子去思考画面中深层次的内容,既不会偏离主题,还能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合理的轨迹,此时学生的想法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图画是平面的,内容是静止的,学生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画中的事物鲜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让学生体验置换角色的乐趣,试问他们:如果你就是主人公,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想?又会怎么做?让学生深入角色去想象,紧接着让学生组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当然还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尽情去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边想边说,体验置换角色和自由表达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上想象和口头表达。此时学生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和想象,学生的叙述一般不会出现偏离主题、不合逻辑情理的现象。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好日常积累。学生想要把心中所想写出来,单靠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融合心中所想,进行加工后才能写出来,所以没有词汇和句式的积累,再好的想法也表达不出来。至于词汇和句式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除了让学生在家里养成读书习惯之外,在学校也要尽可能给他们留出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老师要做好读物的选取和甄别工作,让学生能读上好书,这样不仅可以为今后写作积累下丰厚的素材,而且终身收益。 4、组织语言,动手写作。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学生要把观察和想象到的东西组织成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要求做到语句的连贯和有艺术性。要做到这些,除了要求学生的词汇和句式的储备量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词汇和句式去表达心中所想,学生才能完成看图写话的整个过程,并逐渐熟练完善看图写话的技巧。随着看图写话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会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心智的不断成熟而得以内化为能力。
综上所述,看图写话一定要从启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上下功夫。当然,写作水平的提高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教师的不断指导,只有将以上几点均衡发展,做到相辅相成,学生对看图写话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羊城聚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