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彩虹尽头 >> 正文 >

妄想症的病因疾病防治

妄想症的病因

1、主要是缺乏对其他人的基本信赖,其特点在于使用"否定作用”、"外射作用”来处理其心理困惑,而导致系统化的妄想。心理分析学说对妄想的产生有自己的解释认为妄想的形成是一种投射的过程,这里的投射是指降个人的不协调,彼此矛盾的体验完全转向外界,因此导致了与现实联系的障碍。

2、性格敏感、容易猜忌,且比较自私自利,以自我享乐为目的。发生妄想症的人,往往有着特殊的性格缺陷,如主观、敏感、多疑、富于猜忌、斗气,自尊心强、自我中心、好幻想等。这常与病人童年时期受过某些刺激,缺乏母爱,缺乏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有关。总报以"别人总是凶恶的敌人”之观念,而且自我内心攻击的冲动,故与他人关系不善。 3、无法看轻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看法,也缺乏认识自己动机和态度的能力。 4、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内心可能有一些其他人认为是不可告人之秘密,内疚感和恐惧感非常强,很怕人知道。被害妄想症患者往往处于恐惧状态,没有安全感,感觉遭人暗算,被人追杀、诬陷,财产被劫等。

5、妄想内容除受个人因素影响,有些发病还因为所处于特殊环境,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所致。

我认为妄想症跟一般的妄想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妄想症指的是具有病理性的,比较严重的妄想症不同于白日梦,幻想,怀疑等。有时候白日梦是有补偿作用的,我们可以想象人体内有阴阳两股能量,这两股能量时刻在保持着一种平衡。当体内的阴性能量过多时,我们就会感觉消沉,挫败,悲观失望,当体内阳性能量过多时,我们就会狂妄自大,自负。很显然,阴阳两股能量过多都不好,理想状态是二者处于均衡状态。

而人体内有一个自然的调节机制,当阴性能量多过时,即当我们感觉消沉,挫败或者伤心难过时,就会自然地增加阳性能量,就会幻想或实际做出与负面情绪或思想相反的行为来,而有时这种思想与行为与客观现实并不一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日梦(来自一个豆瓣上的文章)。我同意这种解释,觉得自己在日常中也受益于这种补偿机制,妄想也许真的能让我们心理平衡一点。所谓的妄想症只是因为他内心曾有严重的心理失重,为了补偿这种严重的心理失重,就产生了严重的妄想。这虽然不是著名科学家的观点,可是我认同一点:妄想症背后曾有严重的心理失重。

我觉得我们在世面对的不过是自己,我们会通过我们对周围人事的态度,反应中能看出自己内心的缺失,这些缺失我主观认为跟一个人童年经历,家庭关系有很大关系。这种没能得到满足的需求总渴望被给予关注,总会以各种声音告诉我们该正面自己的问题了,如果我们继续选择忽略或者想解决却力不从心的话就会出现较严重的情况。这些想法是我在进行自我分析的过程中想到的,每次心理失衡,判断力下降,陷入痛苦的假象之后,会发现自己当时的反应不是凭空出现的。

仔细推敲会得到很多清单,列着自己压抑掉了的渴望,藏在意识下面的各种恐惧。Sullivan认为妄想可克服自卑和软弱,较受折磨的清醒令人舒服得多。这一点我也感同身受,每次面对压力时总会不经意地逃避现实,愿意做些白日梦,这比承认自己软弱,自卑好受很多,至少在想象里的自己是比较符合自己期望的。

© http://zs.aidxb.com  进化法则网    版权所有